“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总书记这样言传身教(上)
时间:2023-04-24发布者:共产党员

湖北武汉——大雨滂沱,积水没过脚面,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向新港工作人员了解物流情况;

青藏高原——穿峡谷、过隧道、跨大桥,登上火车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更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

山东东营——在黄河入海口码头,凭栏远眺,“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

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基层调研,一路调研、一路思考、一路指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重视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

在正定,提出“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在福建,大力倡导“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在浙江,规定“省级和市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分别要有2个月和3个月时间下基层调研,主要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每年撰写1至2篇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调查研究报告”;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一次次不远千里、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

我们党的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崎岖山间路,见证赤子心。

1989年7月,炎炎夏日,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冒着酷暑,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步行2个多小时到下党村,访贫问苦、现场办公。

2012年12月,凛冽寒冬,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县,进村入户看真贫。

一热一冷,映照出共产党人的求真务实、丹心如一;岁月流转,洗练着“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精准扶贫战略,就是总书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后来在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回忆道:“年年去、常常去,直接到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不断推进工作,带着感情去抓,带着践行宗旨的承诺去抓,最终在全党全国共同努力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认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

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

 …………

解答中国的问题,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不断拓展,无不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

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习近平同志身体力行——

扛着自行车蹚过滹沱河,在河两岸走村串户访民情,河北正定摘下“高产穷县”帽子,走上发展“半城郊型”经济之路;

走遍闽东9县察实情,有的地方靠一把砍柴刀一路披荆斩棘,在艰难跋涉中感知百姓疾苦,提出“弱鸟先飞”理念;

任职福州后,有2/3以上的时间都在基层调查研究、思考酝酿,这才有了“3820”战略工程;

一到浙江工作,就紧锣密鼓下基层调研,“八八战略”应运而生,至今引领着浙江“弄潮儿向涛头立”;

在上海,深入走访街道、乡村、企业、学校、“两新”组织等,推进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

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谋划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深邃思考,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一篇序言中,习近平同志曾写道:“几年下来,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并在实践中逐渐跑透了浙江的省情市情县情。”

坚实的足迹里,浸润着真理的伟力、奋进的力量。

增强问题意识——

“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一次次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带着问题而来,看得仔细、问得深入。

“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开展调查研究,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做到有的放矢。

——深化调查研究,解决实践遇到的新问题。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回京后不久,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单独成章。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长江三峡工程坝区,总书记深情地对大家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在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总书记勉励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

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心中方有底气,脚下更有力量。

——深化调查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改革发展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无日或忘。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在考察中,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港口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湖北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总书记卷起裤腿蹚积水,深入基层看实情,为全党上了一堂生动的调查研究课。镜头定格了这一瞬间,迅速在互联网上刷屏。

两天后,在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3个多月后,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人们意识到,制定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伟蓝图,党中央经过了怎样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洱海边,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立此存照”的约定,叮嘱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在秦岭,总书记端详全面复绿的别墅区图片,严肃地说,这就是海市蜃楼、水中月啊;总书记先后多次赴长江沿线考察,3次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召开座谈会,推动沿江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书记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心中的“国之大者”。

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改革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化调查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将目光聚焦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走进村民马科家,听说安了太阳能热水器,总书记关心地问家里的小男孩:“你常洗澡吗?”

让总书记牵挂的,不只是缺水地区群众洗澡这样的民生小事。

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清洁取暖,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对于攸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对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挂念在心,一项项列入中央重要议事日程,一次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一点一滴成就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