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山东青岛胶州市高标准建设了12个镇(街道)基层党校,充分发挥了教育培训基层党员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满足基层党员个性化需求,胶州市全力打造“流动党校”,通过丰富授课形式、科学设置课程、建立教学体系,切实提升了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填补了镇(街道)基层党校的空白,开拓了基层一线党员教育培训的新路径。
坚持“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课”,结合实际开展“流动党校”“三进”活动,变“上学”为“送学”,提高基层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流动党校”进农村。依托新村党委领办的“乡村夜校”,办好“思想政治、涉农政策、道德先锋、技能培训、文明乡风”等10类微课堂,有效拓展群众视野,提升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引领村庄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流动党校”进社区。结合每月一次“广场夜话”活动,围绕党的建设、党风廉政、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内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居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加大医保、养老、就业、就学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政策宣讲培训力度,解读宣传好各项政策。“流动党校”进车间。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灵活确定培训时间,解决企业党员工学矛盾。针对企业党员实际需求,采取“课堂+实操”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面对面讲理论、手把手教操作,切实提高企业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坚持“党员需要什么,‘流动党校’就教什么”,推行“组织出菜单、党员来点菜”的模式,实现教学服务精准供给,切实增强培训效果。
党员点单。市委组织部综合考虑时政热点、重要时间节点等因素和党员学习需求,梳理形成党员教育重点内容学习清单。基层党员根据学习清单和个性化需求,以“点菜”方式向党支部提交菜单。支部领单。党支部汇总所属党员提交的菜单,结合重点工作确定本月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形成支部学习菜单。镇(街道)党(工)委每月汇总所属基层党组织的学习菜单,统筹安排好各党组织的培训时间、地点、形式等,确保培训组织有序、安排合理、集约高效。党校接单。“流动党校”根据菜单因需施教,采用基层党员群众熟悉的语言、喜欢的氛围、愿意接受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党员能力素质,有效推动党员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截至目前,“流动党校”授课320余场,覆盖了全市12个镇(街道)204个村(社区)和100余家企业,培训基层党员26000余人次。 坚持“借智借力、链接资源、整合力量”,统筹各类教学资源,构建起科学系统、师资完备、闭环控制的教学管理体系,保障培训高质量开展。
健全教育培训网络。在推动12个镇(街道)基层党校规范运转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辖区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企业发展等各类示范教学点80余个,将典型经验或先进案例等囊括进教学内容,巩固完善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流动党校”教学网络。建强专兼送教队伍。市直部门结合单位职能,将日常业务开展与用活用好“流动党校”深度融合,梳理各领域政策专家、行家里手等师资力量;镇(街道)从领导干部、新村(社区)干部、部门站所负责人、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书记、致富能人中挖掘培养一批本土讲师人才,进一步充实“流动党校”师资库。截至目前,已建立200余名专兼教师组成的市和镇(街道)两级师资库。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采取问卷和座谈调查等形式,征求基层党员对“流动党校”运行情况及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意见。同时,定期组织“流动党校”教师开展交流活动,畅谈心得体会,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