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绥芬河市坚持把派强用好驻村干部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抓实“选、育、管”三个环节,切实提升驻村工作效能。 按照先定村、再定人原则,在充分摸清各村需求的基础上,聚焦乡村振兴重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抵边村三类村,确定5个重点帮扶对象。以培养锻炼干部、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面向全市发出动员倡议,号召机关干部“走出机关门、走进泥土地”,深入农村一线,展现担当作为,145名干部主动报名。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标准,严把驻村干部“入口关”,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结合干部的专业特长,双向对照、层层筛选,精心选派7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务实的党员干部驻村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精心开展驻村工作培训,综合运用专题辅导、现场观摩、实景演练等形式,实现“集中面训”和“线上直训”交叉覆盖,全面提升驻村干部履职能力。定期召开派出单位、乡镇、驻点村三方参与的对接会,组织镇、村干部座谈交流,帮助指导驻村干部找准工作定位、把握发展方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坚持以老带新,对新选派的驻村干部,指定1名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进行传帮带,帮助其尽快进入角色,充分发挥“四员”作用,即围绕建强村级班子、规范村党组织建设当好强化党建引领的“指导员”,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当好群众致富的“领航员”,围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各类矛盾化解当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战斗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当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服务员”。 建立健全组织部门备案管理、乡镇党委日常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三位一体”管理机制,落实保险、补贴、经费“三项待遇”,激励驻村干部用心用情工作。将为民服务质效纳入驻村考核标准,将“民情日记”纳入驻村考核范围,以考核为杠杆,撬动驻村工作质效提升。朝阳村第一书记协调水务局维修村内自来水管道5处,保证每天100吨饮用水供应,解决村民用水难问题;打造“耆乐融融青暖夕阳”老年人康养小组社会工作服务品牌项目,让全村40余名老人老有善养。建华村第一书记协调公益法律服务团与村结对共建,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6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疑惑,引导村民正确维护合法权益,倡议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营造法治氛围,助力法治乡村建设。绥东村第一书记把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发展壮大花卉基地种植和销售规模,年产值实现60万元。目前,驻村工作队共帮助村屯解决环境治理、生产经营等各类问题230余件,全市年收入20万元以上村占84.6%,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来源:龙江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