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四川省眉山市立足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超110万名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农民工党员发展专项计划,不断健全精准选优、培养管理、作用发挥工作机制,引导外出农民工有序融入城市、积极反哺家乡。 把好源头精心选 健全体系压责任。成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农民工管理服务综合党委,依托驻外经合局、眉山异地商会组建10个农民工驻外综合党委,在广东、拉萨等农民工党员集中地组建35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构建农民工服务管理“1+10+N”立体化组织体系。 分类培养精细育 推行“两委主导”模式。对就近务工的“城郊型”农民工,落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作为培养联系人,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点,组织其参加党组织活动和村级建设,近距离抓好培养管理工作。 搭建平台精准用 定向培养治理骨干。深入开展“乡村治理•我在行动”活动,镇村专设辖区秩序维护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风尚宣传员等岗位,引导2100余名农民工党员参与其中。利用农民工大量集中返乡契机,由村(社区)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民情茶话会,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党员发挥人脉资源优势,为家乡发展治理建言献策。 定向选拔振兴头雁。实施“乡村头雁”培养计划,利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等契机,按程序将464名政治素质好、发展思路清、领导能力强的农民工党员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共领办集体经济项目1100余个,推动全市村集体经济年均收益超20万元。 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农民工党员代表为村民讲解葡萄种植技术。
来源:四川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