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取消矿产销售限价—张市场灵活性与收入稳定性之间寻求平衡
时间:2025-08-27发布者:杜瑞 煤炭资源网

近日,印尼政府通过一项新法令,允许煤炭和矿产生产商以低于政府基准价格(HPB/HPM)下限销售的规定。这一政策被业内视为印尼政府强化矿业治理、提升价格透明度的重要举措。

根据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ESDM)8月8日签署的第268.K/MB.01/MEM.B/2025号法令,矿商可以以低于政府设定基准价的价格销售煤炭和金属矿物,包括镍、铜、锡、钴、铝土矿等。不过,与此相关的生产税和采矿权税(royalties)仍将基于原有基准价计算。

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煤出口国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国,为加强对国内及出口收入的管控,今年3月1日起强制要求矿商在销售中使用煤炭基准价作为最低价格标准。该价格不仅用于交易定价,也是计算采矿权税和其他税收的依据。

不过,市场参与者更倾向于使用印尼煤炭指数(ICI)进行定价,该指数相比政府设定的基准价格定价更透明、更新频率较高且价格偏低。

同时,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尤其是近年来煤炭价格持续的下行压力,固定基准价机制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灵活性,增加了矿商的经营负担。

据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最新政策的出台是印尼政府加强矿业治理的又一举措,提高了价格透明度以及税费和采矿权税计算依据的准确性,确保了政府收入的稳定性。

同时,定价下限取消后,使得矿商能够根据市场供需动态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尤其是在价格下跌周期当中提升竞争力。

“此次新规预计不会为矿商带来重大变化。”印尼煤炭矿业协会(APBI)代理执行董事吉塔·马哈拉尼(Gita Mahyarani)称,并表示在煤炭销售价格低于基准价的情况下,矿商仍需根据基准价计算其税收义务。

他表示,新规不会对国内冶炼厂或外国买家现有合同产生重大影响,先前已签订的合同继续有效,并遵循先前商定的定价机制,但新规为未来谈判提供了更多灵活性。

另外,取消定价限制后,印尼矿商可通过更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扩大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印尼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印尼动力煤出口量已达2.34亿吨,取消限价后可能进一步刺激印尼煤出口。

不过也应注意,新规的出台也可能对行业带来一定压力。印尼煤炭矿业协会(APBI)指出,当全球价格低于基准价时,矿商仍需按较高的基准价支付采矿权税,这可能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尤其对于中小型矿商而言,在价格下行周期中可能面临更大的现金流压力。

另外,尽管法令已颁布,尚未就新规的执行发布进一步指导细则,如何确保交易价格透明度、防止恶意低价交易逃避税收,将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挑战。

总体而言,印尼此次调整矿业定价政策,并非简单放弃价格管制,而是在“市场灵活性”与“财政稳定性”之间寻求平衡的又一次尝试。一方面,通过取消定价限制激活市场流动性;另一方面仍可以通过维持税收计算基准保障政府收入。

未来政策的实施效果或将取决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走势,以及政府能否进一步优化财政机制。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印尼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实现资源收益最大化,将是该国经济战略的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