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尼能矿部批准2024年煤炭生产额度超9亿吨 供应过剩引发业内担忧
3月份,印尼矿业部门一高级官员表示,印尼政府已获批2024年煤炭生产额度9.2214亿吨,高于全年煤炭产量目标7.1亿吨。从往年来看,印尼煤炭年产量往往高于目标,2023年,印尼煤炭产量达到创纪录的7.75亿吨,而全年产量目标为6.95亿吨。
1月份曾有官员表示,印尼政府计划从2035年起逐步降低煤炭产量,目标是到2060年产量降至每年2.5亿吨左右。有业内人士指出,多数大型矿商及其煤炭相关基础设施已经做好增产准备,认为今年印尼煤炭产量将增加。也有市场参与者指出,采矿、物流和印尼港口实际发运能力不足将导致煤炭出口量受限,从而对产量带来压力。
2. 哥伦比亚将出台新采矿法案 拟永久禁止新煤炭项目
5月初,哥伦比亚政府向国会提交一项法案,拟对2001年开始实施的采矿法进行改革。采矿法修正案是哥伦比亚采矿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新采矿法将带来一些重大变化,其中包括禁止发放新的动力煤生产许可证、加强环境监管、支持小型或手工采矿等。如果获得批准,新采矿法将赋予政府在采矿业中更大权力,包括开采战略矿产。
该法案是该国实现更广泛脱碳目标承诺的一部分。另外,该法案还将允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征用特定资产用于开采煤炭继其他类型矿山。石油和煤炭是哥伦比亚两大出口创收商品,约占该国出口收入的一半左右。2023年在迪拜举行的第 28 届缔约方大会上,哥伦比亚曾宣布加入终止化石燃料国家的行列。
3. 美国对俄发起新一轮制裁 更多俄煤企在列
8月份,美国对俄罗斯发起了新一轮制裁行动,制裁名单中包括更多俄罗斯煤炭生产商。对俄制裁包括焦煤、动力煤和喷吹煤。被列入名单的大型企业包括耶弗拉兹集团(Evraz)、SDS-Ugol公司、Stroyservis公司和Yakutugol公司等。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业煤炭产量分别为988万吨、622万吨、782万吨和238万吨。
今年2月份,美国曾俄罗斯煤炭公司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SUEK)和梅切尔集团(Mechel)纳入制裁名单。以扩大对俄罗斯能源、采矿和冶金领域的制裁。
4. 印度三次延长进口煤电厂满负荷运行期限
外媒12月27日援引印度政府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印度政府已将设计使用进口煤电厂维持满负荷运行的期限延长至2025年2月28日。
10月份,印度政府曾发布一项紧急条款,要求包括塔塔电力公司(Tata Power)、阿达尼电力公司(Adani Power)和韦丹塔集团(Vedanta)在内的公司将其进口燃煤电厂满负荷运行期限10月15日,之后将该期限进一步延长至12月31日。
5. 美国巴尔的摩大桥意外坍塌 煤炭供应链或将受到冲击
美国东部时间3月26日凌晨1点半左右,一艘新加坡籍集装箱货轮撞上美国巴尔的摩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桥墩,导致大桥桥面因撞击而坍塌。同时,在桥梁坍塌后,进出巴尔的摩港的唯一航道被切断,将加速货物向西海岸转移,或改道至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等其他港口,可能导致附近港口出现拥堵。
有分析人士表示,煤炭出口中断可能会扰乱全球能源供应链,而在国际局势动荡、能源安全受威胁之际,巴尔的摩港口的关闭或将令已经脆弱不堪的全球供应链更加雪上加霜。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将今年4月和5月美国煤炭出口量预期分别较3月份预期值下调300万短吨和200万短吨,下调幅度分别为33%和20%。
6. 印尼拟再次禁止煤炭出口传言引发业内关注
11月初,煤炭市场上印尼计划再次禁止煤炭出口的传闻四起,一度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讨论。印尼煤炭出口在其产量中的占比较大,因此有市场人士分析,即便传言为真,如2022年初那样完全禁止煤炭出口的可能性不大,或仅仅是通过提高国内市场义务(DMO)供应比例来提升国内煤炭供应量。
并且该消息来源于印尼镍矿商协会总秘书透露,并非印尼政府机构,因此消息真实性存疑。此次出口禁令传闻也在印尼市场引起了讨论,尽管看法各异,但大多认为传闻为真的可能性不大。某印尼贸易商表示传闻或不可信,因为目前来看政府没有禁止煤炭出口的理由,可能更多的是市场炒作情绪,以此来提振煤价。
7. 12月1日起俄罗斯将取消炼焦煤出口关税
俄罗斯能源部部长谢尔盖·齐维列夫(Sergey Tsivilyov)透露,俄罗斯政府将从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炼焦煤的出口关税。此前,俄罗斯暂停了动力煤出口关税,而炼焦煤关税则在继续执行。
最初在2023年9月21日俄罗斯当局宣布实施煤炭弹性出口关税,于2023年10月1日生效,原计划持续到2024年底,为期15个月。而在实施仅3个月后,俄罗斯于2023年12月底便取消了此出口关税。另据金属与矿业信息咨询公司(MMI)的消息,从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所有类型煤炭的出口关税预计将不再有效,取而代之的将是矿产开采税的系数增长。
8. 七国集团达成一致 最晚于2035年前淘汰所有煤电能力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4月29日,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上,七国集团(G7)能源部长已达成一致,将最晚于2035年之前淘汰所有燃煤发电能力。这对于寻求转向更可持续燃料的经济体而言是个关键里程碑。
此次关于煤炭的协议标志着向去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所指示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尤其是污染最严重的煤炭。9月30日,英国将关停最后一座燃煤电厂,即Uniper位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拉特克利夫索尔发电站(Ratcliffe-on-Soar),成为首个停止使用燃煤发电的G7国家。
9. COP29——多国承诺不再新建未减量燃煤电厂
今年11月份,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COP29),共有25个国家和欧盟将在下一轮国家气候计划中加入不再新增未减量燃煤电厂的承诺,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根据11月20日发布的一份公告,已达成上述协议的国家包括加拿大、英国和德国,但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和印度并不在列,美国也未做承诺。
大会期间,美国、欧盟及其他国家会上敦促各国重申并实施一项一年前达成的化石燃料转型协议。该协议于去年第28次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达成,旨在逐步淘汰未减量煤电的使用。
10. 2024年全球煤炭消费预计再创历史新高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4年度煤炭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煤炭消费量预计将在2023年纪录高位基础上继续增加,达到创纪录的87.7亿吨,同比增长1%。今年,亚洲地区煤炭需求增幅放缓,部分抵消了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下降,从而带动全球需求增速整体放慢。同时,需求集中地区继续向东转移,预计中国、印度和东盟国家煤炭消费量将占全年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三。
而随着可再生能源大量部署抑制煤炭消费量的增长,在2024年达到新高后,到2027年前,全球煤炭需求都将维持在该水平附近,主要是由于亚地区需求强劲超过了美国和欧洲需求的下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