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转入正式运行。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架构的初步建成,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关于“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决策部署的重要成功实践。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正式运行,不仅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终点,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起点。
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是在省间电力中长期市场基础上,利用省间通道可用输电能力开展的日前、日内电能量交易,是目前国际上覆盖范围最大、参加经营主体最多、交易通道最复杂的跨省跨区现货市场。自2015年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化进程在各省快速推进。随着中长期交易逐步成熟,电力现货市场架构及市场机制建设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综合考虑我国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省间省内市场有效衔接等需求,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电网网情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路径。
从跨区域省间富余可再生能源现货交易起步,自2022年1月试运行以来,省间电力市场范围由点到面、持续扩大,目前已覆盖国家电网和蒙西电网,有力促进了省间电力互济、电力保供和清洁能源消纳。截至2024年9月,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累计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近400亿千瓦时,占全部省间现货交易电量的46.6%。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彰显了其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充分考虑了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省间省内市场协同运行等现实需求,探索了一条更加适应我国国情的市场建设可行路径。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正式运行,将进一步促进资源要素流动,稳定市场发展预期,激发市场活力,助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正”成功,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终点,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起点。从数据上看,截至2024年9月,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参与主体超6000个,覆盖多类型发电主体,累计交易电量超过88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44%。这些数据不仅显示了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也反映了其在推动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清洁能源消纳方面的积极作用。
有业内人士表示,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的开展为电力系统引入了更加灵活的资源配置方式,使得各地区的发电和用电资源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实时交易,进而为用电侧在降低用电成本、发电侧在提高盈利和消纳水平上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在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启动后,虚拟电厂等新业态也将迎来发展机遇,将覆盖商业综合体、充电桩、钢铁、化工等多个行业。这些新业态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电力市场的多元化和智能化,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
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正式运行,还将进一步发挥价格引导作用,实现电力资源经济高效配置。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在运行过程中,形成分日、分时等尺度的多维价格信号,动态反映市场供需形势及一次能源价格变化趋势,充分体现了电力资源的时空价值。供应紧张时段,高峰高价反映资源稀缺性,激励火电机组提升顶峰能力;供应充裕时段,低谷低价激励用户多用电,为新能源留出消纳空间,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同时,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推动跨省区电力生产组织方式的市场化转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正式运行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对于省间现货市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有相关领域人士表示,现阶段的省间现货交易机制仍存在优化空间,省间与省内市场、省间现货与省间中长期交易等衔接机制仍有待完善,同时用户侧仍未按照规则要求参与省间现货市场,下一步应有序增加省间现货电量占比,逐步放开省间送电计划,以省间现货市场发现市场间短期送电价格,省间送受双方因价格原因未能达成中长期送受电合同的,可通过省间现货市场交易落实送受电计划,进一步加强省间交易与省内市场在经济责任、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动态衔接。
来源微信公众号:煤炭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