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系列解读之三:扩内需,促投资 ​
时间:2023-04-04发布者:内蒙古发展改革委新闻宣传办公室

正确理解投资的关键作用

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提信心的关键力量。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既不是过度依赖投资,更不是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而要紧紧围绕“有效”做好文章。“有效”首先体现在投资方向要精准,既要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更要避免因盲目铺摊子、上项目造成的资本无序扩张、资源浪费、低端产能过剩等后遗症。有效投资应紧紧围绕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关键问题去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使有限的资源要素发挥更大效益。

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全链条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引导各类优质要素向制造业集聚。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动态调整制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到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到北交所上市融资,遴选一批成长性较好的制造业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版挂牌并加入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制造业核心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加快国家和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增强发展动力,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

(2)加强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自治区“四横十二纵”综合运输通道,铁路方面,建成包头至银川(含巴银支线)、集宁至大同至原平高速铁路、锡林浩特至太子城铁路、集宁至通辽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包头至鄂尔多斯、鄂尔多斯至榆林至延安高铁,启动齐齐哈尔至海拉尔至满洲里高铁齐海段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支持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及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公路方面,重点打通国家高速公路网自治区境内待贯通路段,推动省际通道升级改造,推进G55二连浩特至赛汉塔拉、S39甘其毛都至海流图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沿边公路G331通道提等升级。民航方面,加快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有序推进15个机场改扩建工程,“十四五”期间建成通用机场50个,通用航空网络初步实现连通成网。能源方面,加快电力通道建设,推动蒙西至京津冀等输电通道建设,持续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已纳入规划的煤电、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加快包头至临河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核准),推动陕京四线与长呼线(长呼复线)等管道互联互通,推动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水利方面,实施黄河十大孔兑和多沙粗沙区集中来源区治理,开工建设黄河内蒙古堤防达标和河道治理工程,新增中小河流治理长度1490公里。力争建成东台子、琥珀沟等水库,加快引绰济辽工程建设,争取引绰济辽二期工程开工,实施昆都仑、巴图湾、翰嘎利等3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3)加强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科技方面,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内蒙古枢纽,出台内蒙古推进“东数西算”建设方案。持续推动5G基站和“千兆光网”建设,建成5G基站5万个左右,推动包头、鄂尔多斯、赤峰建设“千兆城市”,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和自治区IPv6流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建设覆盖32个中小城市的云网基础设施。现代物流方面,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施乌兰察布-二连浩特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示范工程,建设呼和浩特商贸服务型、满洲里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运营巴彦淖尔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口岸铁路和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及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

(4)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生态修复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大燃气、供水、供热、排水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建立分类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持续实施老旧燃气管网和设施更新改造,加大城镇供热管网建设改造力度,因地制宜推进清洁供暖。到2025年,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智慧基础设施方面,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化治理体系,布局城市统筹图像采集终端和感知终端公共基础设施,加快传感器、地理空间信息、卫星定位与导航、新一代信息网络等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建设呼包鄂乌智慧城市群,推动数字孪生城市试点和“城市大脑”建设试点。防灾减灾方面,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开展城市重要建筑、基础设施系统及社区抗震韧性评价及加固改造,全面推行重点单位消防标准化管理。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到2025年,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5)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方面,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利用,“十四五”期间,新增高标准农田1345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1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10万亩,实施东北黑土耕地保护利用面积900万亩。交通物流方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十四五”期间,建设农村牧区公路1.8万公里,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85%以上。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布设农村牧区快递物流服务站点(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不少于10000个,基本建成以旗县物流集散中心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生活设施方面,推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牧区供水保障、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厕所改造、危房改造、山洪地质灾害民居搬迁避让等工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到2025年,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新建卫生厕所45万户左右,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50%。

(6)加强社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方面,实施好各项教育工程,加强学位紧缺城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推动建设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持续开展“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旗县级医院项目。实施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升图书馆、文化馆等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水平。推动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施有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机顶盒推广普及项目、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和牧区智慧广电宽带网络覆盖与服务工程。加快建设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方面,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草原保护和修复、公益林保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加强黄河、西辽河、嫩江、“一湖两海”及察汗淖尔等流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坡耕地、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继续推进大型超采区治理。

来源:内蒙古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

编辑:内蒙古发展改革委新闻宣传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