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供给、扩需求、培育新增长点……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迎政策利好
时间:2023-09-08发布者:郭倩、姬晓婷、工信微报



记者9月5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提出2023年至2024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4万亿元。


在当日工信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将努力扩大有效需求,培育壮大先进计算、虚拟现实等新增长点。提升行业供给水平,优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布局,保障高质量产品供给。同时,完善产业生态体系,优化产业政策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电子信息制造业投入。

今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呈现持续恢复、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工信部数据显示,1月至7月,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4个百分点。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产量稳步提升,产业运行中呈现出多个亮点。

同时杨旭东也表示,需要看到,电子信息制造业仍面临需求不振、预期转弱、增势放缓等挑战,保持行业稳定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为此,《行动方案》提出2023年至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2024年我国手机市场5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过85%,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市场份额超过25%,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450吉瓦,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为努力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杨旭东表示,下一步将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提升行业供给水平、完善产业生态体系、优化产业政策环境。

其中,在扩大有效需求方面,将依托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促进传统领域消费升级,培育壮大先进计算、虚拟现实等新增长点。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优化电子整机出口产品结构,推动光伏、锂电等国际产能和应用合作进程。在提升行业供给水平方面,将加快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加强前瞻性产业布局。加快关键材料设备、工艺薄弱环节突破,优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布局。


在完善产业生态体系方面,将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重点推进集群培育提升工作。通过举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推动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在优化产业政策环境方面,将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电子信息制造业投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企业水平。鼓励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计划,营造促进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经济参考报记者:郭倩)


工信部:加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从供给侧和制造端提升产业水平



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工业稳增长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业等4个重点行业稳增长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在会上表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2022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7.3吉瓦,同比增长200%,2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实现并网运行,是2021年的5倍。

新型储能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兴领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环节,其以新型电池等产品为本体,辅以电源管理芯片、电力电子模块、能量控制系统、热管理系统以及机械件等部分而组成。


杨旭东表示,随着全球加强绿色低碳转型,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2022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7.3吉瓦,同比增长200%,2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实现并网运行,是2021年的5倍。其中锂电池储能占总新增装机的97%,储能型锂电池产量突破100吉瓦时。同时,新型储能技术升级步伐加快,半固态锂电池、350安时以上大容量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加快量产步伐,先进储能电池产品循环寿命突破12000次。高压级联集成技术、模块化储能电柜集成技术、液冷储能解决方案等纷纷发布,有力支撑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相关产业持续向好态势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步伐,上半年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5%,光伏产品出口额达289亿美元;全国锂电池产量超过400吉瓦时,同比增长超过43%,其中储能型锂电池超过75吉瓦时。
杨旭东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业,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型储能产品、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统筹布局。深入落实《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产品、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光储端信)融合发展,加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从供给侧和制造端提升产业水平。二是推动技术创新。持续实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提升先进产品供给能力,统筹资源支持新型储能产品、光储融合项目等攻关突破,推动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提升产业韧性。持续实施《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推动上下游供需对接,支持新型储能电池拓展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四是加强安全保障。加快《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等标准制修订,持续落实《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将锂电池有关强标检测纳入全国质量督察考核内容,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中国电子报记者:姬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