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经济日报 ,作者佘慧敏
近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出坞,让大家深感振奋。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被称为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代表全球船舶工业的最高水平。现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坞,意味着该船的核心制造流程已经结束,后续将进行码头系泊试验、出海试航,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交付。届时,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全球唯一集齐“三颗明珠”的船企。
造大邮轮有多难?
难在邮轮之“大”。大型邮轮要经受风浪考验,要在一船空间内集成饮食起居、水电供应、排污等繁杂功能,堪比打造一座“海上城市”。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拥有客房2125间,可载乘客5246人;整船零部件数量达到2500万个,相当于C919大飞机的5倍、“复兴”号高铁的13倍;全船总电缆布置长度达4200公里,相当于上海至拉萨的距离。这样庞大而又精密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与制造实力。
由于大型邮轮的结构特殊性、系统多样性、工艺复杂性、建造艰巨性,以及供应链的全球协同性,全球大型邮轮几乎都在欧洲建造,订单主要被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德国迈尔船厂、法国大西洋船厂和芬兰马萨船厂四大船企垄断,连邮轮市场规模最大的美国也造不了大型邮轮。日本三菱重工曾在这个领域交纳巨额学费,多年尝试后以失败告终,宣布不再涉足10万吨以上的大型邮轮建造业务。
这么难,为啥要造? 国产大邮轮将开启怎样的未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