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投资兴业的土壤,也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了功夫。2020年1月1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把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化水平提高到了国际前沿水平。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等发布。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中国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各级政府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对标国内先进水平与国际规则,积极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进步。
北上广深等地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一直位列前茅,以上海为例。2018年起,上海各级政府领导和公务员发扬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精神,认真倾听企业心声,及时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如此次疫情期间,上海市各级政府及时了解到企业的难点、痛点,接连出台了稳企28条、稳就业促发展26条,为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营商环境。此外,上海探索了“一网通办”的先进经验,创造了政企干部双向交流挂职锻炼机制。
目前,上海成了文化和旅游类上市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企业充分享受到了上海营商环境红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建议,总结、完善、推广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如可宣传上海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精神,参照“一网通办”优化企业办事程序的做法和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税务服务、信贷服务、执行合同等方面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全国各地的营商环境质量;总结、完善、推广上海政企干部双向交流挂职锻炼机制。如,可要求各地政府参照上海做法,每年制定交流计划,由各级政府经济部门安排年轻干部到所辖范围的民营企业挂职,也可安排民营企业推荐的人才到相关政府部门短期挂职锻炼。各地工商联也可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协助政府安排政企干部挂职锻炼。
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部分企业经营遭遇不小的冲击,尤其是重资产型实体产业,一旦出现贷款逾期或担保等风险时,风险存在化解周期长的难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多蒙德实业集团董事长石磊建议,各级政府、法院和金融机构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想方设法保护好合规合法的企业,帮助其渡过难关。
据报道,全国政协常委、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建议:一是着力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进程;二是央地协同系统集成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三是探索构建鼓励新业态、新经济、创新型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四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解决营商环境中的突出短板,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建议:将参与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的政府行为明确量化纳入政府诚信记录;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单位以全国、国家、区域的名义进行城市或地区间的营商环境评价或发布评价报告与数据;此外,还有必要严格控制政府机构直接骋请外资机构或跨国中介机构作为主体,承担制订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草案的工作。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显示,2020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大幅下滑背景下,中国FDI逆势增长,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2021年,有代表委员们的鼓与呼,我国的营商环境必定更加优化。
群策群力的倾心浇灌,营商环境这朵花自然更加鲜艳馥郁。
来源:文旅中国